
运筹帷幄 让管理成为效益的助推器
科学谋断 从容应对
大家用“台风季”来形容2012年上海的夏季,仅7、8、9三个月,就有6次台风影响公司航班正常运行。其中,8月8日的台风“海葵”是近7年来强度最大、影响航班数量和旅客人数最多的一次强台风,对公司航班运行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台风季”期间,运控中心专门编制了《东航应对系统性天气(台风)处置工作手册》,根据多年抗击台风的经验,结合运行指挥体系实际情况,详细规范各工作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并将可能涉及到的各类分析决策实用资料纳入手册附录,提升抗击台风的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运控中心根据抗击台风期间航班运行的实际情况和旅客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司应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处置方案,提出决策以“取消航班少、恢复生产快、接收他航改签旅客多”为工作目标。
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特殊条件下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是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应对台风“海葵”的战役中,运控中心全面贯彻公司精神,对航班运行“科学分析、梯次决策、动态调整、及时发布”,给旅客和公司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完善的运作体系和专业的团队保障,使运控中心在应对随之而来的双台风“天秤”、“布拉万”中将损失降到最低。公司应急办副主任周弘强告诉记者,台风期间,东航上海两场共接收外航签转旅客1191人,临时售出机票406张,总计增加1597位旅客,增收162万元。而兄弟公司上海两场取消航班合计84班,若东航采取同样的应对措施,上海两场将取消进出港航班82班,预计带来直接经济损失660万元。
科学有效的运行决策,使运控中心在有效抗击台风的同时,为公司节约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收益882万元,实现了“向运行要效益”的目标。
降本增效 精益求精
提及为公司赢利、创造价值,许多人无疑会想到营销部门。事实上,在航空公司,合理、高效的运行调配,同样能为公司增加效益。
运控中心作为公司安全运行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和信息集散中心,如何调整运行,为公司增加效益?记者了解到,降低航班长时间延误率、开辟滑行省油新径、改进优化航路……都是降本增效、高效运行的重要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从运行中争取效益,是东航运控人努力的方向。
飞机性能部是运控中心开展“向运行要效益”的重要部门,在创造效益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推行计算机优化飞行加油计划,按成本指数CI控制的经济速度运行政策、截弯取直和机型性能与航线匹配、二次放行和细化高原航线载量等。
运控中心在颁布各项运行和考核措施的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考核执行情况,例如DOC考核管理系统,是通过与信息部合作,专门为公司节油而设计。该系统集中解码有关运行的所有数据(飞行数据、飞行计划、飞行网数据、保障数据等),将分析结果作为飞行节油的数据支持。
利用DOC系统,运控中心统计分析欧美等17条国际航线的飞行高度剖面,将飞行最佳高度层的使用比例提高了10%~30%。也就是说,通过调整高度层,每小时即可节约燃油100公斤。别看这小小的一项高度调整工作,仅2012年,公司便成功节油600吨,节约燃油成本450万元。
DOC系统还可以考核每一班航班按计划加油符合率、经济速度执行情况及实际航段节油量,同时将考核结果发布给每位飞行人员。
运控中心飞机性能部的负责人姚志刚说,在销售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倘若飞机计划油量减少,每月就可以同等程度增加可用业载50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增加的50吨业载,以每人121公斤计算,每月可增加413张国际客票,以每张国际客票均价7000元计算的话,可为公司增加效益289万元。这个举措带来的效益不容小觑,据统计,2012年,公司增加了相关效益2636万元。
队伍建设 稳步提升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东航机队规模正以每年递增40~50架飞机的速度扩大。机队规模的扩大、航线数量的增加,给人员引进工作停滞了许久的运控中心带来很大压力。
为了克服人力资源不足带来的困难,运控中心盘活内部资源,根据员工所在岗位及工作特点,层级划分培训人员,根据不同等级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为其规划适合岗位需求的配套课程。在专业技术岗位评聘机制方面,运控中心初步制订出三套一体化运行后的员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建立相应考评机制,促进专业技术骨干自我提升,积聚优秀专业人员,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与兄弟单位相比,东航在机组排班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东航机组排班原来是由人工操作,费时费力。遇到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时,往往需要排班人员打电话协调。作为公司统筹安排的部门,运控中心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机组人员盘活,发挥最大效应,这成为航班不断增长情况下刻不容缓的工作。
为了落实机组统一排班系统建设工作,去年3月,由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舒明江任组长,各分(子)公司分管运行的副总经理、上海飞行部副总经理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了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跟进和监督机组统一排班系统,由电脑统一排班,所有分(子)公司排班情况、人员配备情况一目了然,使运力达到最优化。机组管理部经理侯丹东说,目前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4月1日在上海飞行部A320大队正式运行,并逐步向分(子)公司A320机队推广。
在重视员工培养、提高人员利用率的同时,营造快乐氛围也是运控中心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到运控中心的人,都要去“光顾”一下这里的咖啡屋。小小咖啡屋展现出运控人的活力,一杯醇正的拿铁消除了工作的疲劳。每周在和谐氛围中召开部门例会,使运控人的思维更活跃。
如今,东航运控文化已逐渐融入航班生产、企业管理和运控人的学习生活。在运控中心,员工们积极建言献策,6S管理理念的体现随处可见。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才能凝聚人心、确保安全和效益。这,就是我们眼中不一样的运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