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飞机配上“智慧体检卡” 中国民航首个ELB亮相东航

发布时间:2021-06-11 来源:东航宣传部

  从6月10日开始,电子飞行记录本(Electronic Log Book)在东航的波音777机队正式启用,民航业沿用半个多世纪的纸质飞行记录本随之在这支机队谢幕。这是中国民航首次正式以ELB取代纸质飞行记录本,对航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运行品质提升和环保减碳,都能提供有力支持。

  飞机“体检卡”期待迈向智慧时代

  飞行记录本记录着飞机在运行中产生的所有故障和信息,是飞机重要的维修记录,相当于一架飞机的随身“体检卡”。而传统的飞行记录本一直是纸质的,由飞行、客舱、机务等相关部门的人员手写填报、查询。

  随着民航事业发展,在对信息传递速度、机队运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这样的模式日益显出不足和痛点——

  纸质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飞机的相关数据需要在航班运行结束、机组回到基地站点提交飞行记录本后,才能被补录入数据系统,航企对于飞机状态数据就难以全面、精准地把握;如果遇到飞机在没有录入接口的外站运行多日,飞机实际状态与航企数据系统里的落差就会更加凸显;要是在某个环节,遇到录入出现错漏,也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而且,一册纸质飞行记录本通常仅使用一周就会填满、需要替换,替换下来的还得长期存档,纸张、印刷、更换、保存的全过程既繁杂又大大增加了航空企业的成本和碳足迹。此外,如果飞机有需要航后维修的信息,飞行机组填写纸质记录本后,需要待一天的航班飞完、交给机务人员,机务才能收到信息、录入后台系统,安排维修,而此时,可能原先排定的维修资源已经饱和,新来的维修需求需要等待,会影响到飞机的使用效率。

  多年来,东航始终秉持“航空公司也是IT公司”、“信息化互联网化是航空公司最高形态”的理念,此前已经在全亚洲首家实现了用电子飞行包(EFB)全面取代纸质航行资料。让飞行记录本像航行资料一样完成“纸张到代码”的进化、打造ELB这个“智慧体检卡”,因此成为东航孜孜以求的目标:无论全球哪个航点,让机组人员轻触屏端,万里之外的后台就能马上接获信息,为飞机刷新记下最新的“体检卡信息”,实时体现在航企的系统中。

  领跑启动飞行记录本智慧之变

  2020年3月,东航启动了ELB项目,由企业相关负责人领衔,组成了以东航运行管理部、东航技术公司、东航信息部为核心的专业团队,在研发中心、飞行、客舱等各方积极配合下,着手推动项目。

  飞行记录本看似简单,却承载着机务、飞行和客舱等各个系统之间关键的信息流转功能,背后是各岗位、各部门彼此的业务流程梳理,对接着企业生产运行、机务维修和机组排班等大大小小十几个信息系统,要实现电子化并非易事。而且,飞行记录本的电子化在中国民航尚无先例,没有现成的咨询通告或指导性文件,全球同业中也仅有少数领先的航司开展探索。

  几经调研和讨论,迎难而上的东航项目团队确立了研发自主知识产权ELB软件、将机组的客户端与机务的后台软件系统打通、在iPad上安装机组客户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实时传输、首先在波音777机队使用、然后逐步推开的发展路径。

  随后,预可研分析、需求分析、软件开发、理顺涉及飞行记录本的业务流程、打通数据接口、为ELB所用的iPad研发配置于机上的可充电存储盒、地面测试、机上测试、机上试运行……东航研发团队在长达15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蹄疾步稳、环环相扣的破冰探索。

  这项在中国民航没有先例的工作,从构想到最终实现,需要克服大量难点。其中,仅仅在上机测试环节中,面对测试环境复杂、场景多变的情况,东航项目团队就在测试期间总计发现40多起特定场景下的系统缺陷和优化问题。团队一边了解一线运行人员具体反馈的问题,一边研拟系统优化和改进方案,同时抓紧落实手册程序的编写工作。在为期3个月的上机测试中,ELB项目共完成系统迭代优化9次。

  全机队ELB有望为东航节支2000万元

  东航的创新,得到了局方的积极支持。在符合民航规章总体要求的大前提下,局方对于东航的创新实践给予了充分指导,承担审定工作的民航华东管理局合格证管理办公室积极着手为东航开展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并高质量地按期完成了审定工作。

  6月7日,华东局合格证管理办公室正式批准东航申请在波音777机队使用电子飞行记录本,东航成为中国民航首家获批正式使用电子飞行记录本的航空公司。6月10日,ELB在东航777机队正式上岗,接过了纸质飞行记录本这位老前辈的班,担当起了飞机“智慧体检卡”的责任。

  目前,东航已在积极准备ELB项目的升级推进计划,计划将ELB推广至其他机队。

  据测算,如果东航全机队实施ELB运行,按照现有750架飞机统计,每年能为企业节省的人工和纸质印刷直接成本就达2千万元以上,还能进一步带来环保减碳的成效,更可以依托信息的实时传递让飞机的维修安排有力优化,给企业创造巨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