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做精责任在肩 效能做强使命在心
笔者:作为股份公司的总飞行师,同时又兼任上海飞行部的总经理,您对此次管理提升活动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
孙有文: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所有的工作都是管理工作。在民航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基于航空企业的特殊性,实现持续安全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这也是东航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我认为,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将有利于提高安全运行的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利于提高飞行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有利于促进飞行队伍和谐稳定地发展。
笔者:在公司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您认为上海飞行部有什么样的新使命?如何实现?
孙有文:上海飞行部是东航最大的飞行单位,被公司寄予了航班生产“主力军”、“先锋队”的厚望,我们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在心。作为管理飞行人员的组织,我们主要瞄准了“安全做精、效能做强”这两个目标开展管理工作。“安全做精”,即一切工作都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管理”这个核心,时刻树立“没有安全管理就没有一切”的根本思想,通过培养“严、精、细、实”的飞行作风,警醒飞行员时刻掌握安全主动权;“效能做强”是不断提高飞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体系,培养出一流的飞行人才队伍。上海飞行部在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时,力求对标先进、查找不足、明确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上海飞行部安全、训练、航务等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确保飞行安全,确保平稳持续发展,逐步将上海飞行部打造成为一支有着远大理想、勇于担当责任、工作充满激情、管理不断创新的飞行铁军。
笔者:安全管理对上海飞行部来说可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您认为上海飞行部值得推广的安全管理经验有哪些?
孙有文:上海飞行部上半年安全生产较为平稳,基本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即“做好自身、支持公司、吸取教训”。近几年,上海飞行部根据自身情况陆续开辟了“安全技术大讲堂”、安全信息平台和“安全通告”三种相辅相成的特色安全管理形式。“安全技术大讲堂”已经开展很多年了,我们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执行。它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是换季学习、对技术难点和发生的问题的研讨。通常会请专业人士、上海飞行部的干部,包括我们的飞行教员,一起进行安全技术的研讨和讲课,对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正确处置特殊情况能力、保证飞行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安全信息平台”主要是由上海飞行部安管部每日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航班动态,定期整理最新规定,将恶劣天气、不安全事件和长时间流控等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通过短信及时提醒一线飞行人员,及时通知机组关于运行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各种安全信息,对广大飞行人员及时了解各类安全信息和最新规定,提高机组的情景意识和决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飞行员平均每两天就能收到一条安全信息提示。通过“安全信息平台”宣传法规,警示风险,上海飞行部做到了在安全工作上严堵漏洞,前移关口。“安全通告”主要是将每个月各个航空公司(包括国外航空公司)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通报,从中将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引起重视的问题及时与飞行员分享交流,有效控制潜在风险,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笔者:上海飞行部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风险?对此,您有何对策?
孙有文:上海飞行部目前执管飞机89架,总共有1150名飞行员,投入生产的有900名,其余的是飞行学员。目前,上海飞行部总体安全形势平稳,但我们也分析和梳理出现阶段安全管理提升方面所面临的七大风险源。第一,飞机大量引进,人员和技术却跟不上。我到上海飞行部任职后,飞机数量增加了一倍。飞机大量引进后,待培人员的训练跟不上。第二,200多名飞行学员参与航班运行,经验不足,容易出事。第三,A320机型存在人员结构性风险。A320机队人员相对年轻,他们的特点是有朝气,胆大敢干。第四,A300机型老旧,故障频发,需要在特殊情况的准备上多下功夫。第五,特殊机场和特殊航线增加了很多,也给我们带来了风险。第六,紧急性、临时性、突发性、复杂性飞行任务量大。这些任务的特点是紧急、临时、突发,给飞行员做充分准备的时间不多。第七,空防安全问题,尤其是空防安全工作落地有待细化。主要是这七大风险源。
目前,上海飞行部已经提出十项管理提升重点专项任务:一是加强安全运行管理;二是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三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四是加强飞行训练管理;五是提高航务运行安全保障,完善飞行网准备及综合排班管理;六是加强党建创新管理;七是全面开展效能监察和抓好专项治理;八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绩效体系实施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九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管理;十是全力服务员工。
笔者:管理提升活动不仅需要对现有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持续改进,还需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要求,不断探索管理提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您认为上海飞行部在管理提升活动中有哪些目标和思路?
孙有文:我们认为,航空运输业也可称作特殊的服务业,飞行人员既是“飞机”这个先进生产资料的操纵者,也是给旅客提供航空式集成服务的参与者。从上海飞行部自身以及职业特点来讲,除了矢志不渝地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之外,还需要通过管理提升活动,在服务链条的顺畅运转和无缝对接上加以关注和思考。我们认为,公司运营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大服务链,建立统一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在飞行安全、客舱环境、机上餐饮、空中地面客服等每一个服务环节上整合“内部管理服务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这个过程需要有效整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工作程序、人员培训、信息技术、协调机制等要素,不断强化“地面为空中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全体员工为旅客服务”的理念,形成整齐划一的行动。
笔者:我们注意到,上海飞行部今年暑运旺季的飞行任务有大幅提升,也出现了飞行总时间比较紧张等问题,上海飞行部如何抓好旺季生产,向管理要效益?
孙有文:的确,今年7、8月份的生产旺季中,上海飞行部的飞行总时间达到26000多小时,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同时,为响应公司 “西进北上”的战略部署,上海飞行部派出7架飞机以西安、北京、呼和浩特三座城市为基地,大量飞行员驻外飞行。
面对旺季生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上海飞行部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采取了“盯紧一个目标”、“抓好两个强化”、“做好三个细节”具体措施。我们提前一个月召开旺季安全生产动员会,要求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旺季安全生产进行,要求做到“三到位、三服务”,即人员思想认识到位,干部表率到位,氛围营造到位;思想工作服务旺季,人文关怀服务旺季,各项工作服务旺季。动员会后,上海飞行部下发了《生产旺季风险的控制措施》安全通告,要求全体飞行人员加强学习,认真落实。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干部带头作用和后勤保障工作,要求各级干部做到“三带头”,即带头飞节假日航班,带头飞艰苦复杂航线,带头飞夜航、通宵航班。同时,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在安全管理上做好三个细节,即准备细节、风险提示细节、假期审批细节。我想,只有我们把这些安全管理细节做实做好,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打赢旺季生产这场硬仗。往市场需要的地方飞,拉得出、顶得上、飞得好,这也是向管理要效益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