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甲子,逐梦百年——东航飞过一甲子见证中国民航60年

发布时间:2017-01-12 来源:东航宣传部

  1957年1月9日,民航上海管理处飞行中队——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诞生的第一支飞行中队首开航线,仅有7架飞机和28名飞行员、机械员、报务员。2017年1月9日,东航飞过一甲子,如今的东航每时每刻都有航班在空中翱翔,机队规模达600架,拥有员工近9万人,旅客输送量过亿,成为全球排名第七的国际化航空公司。


图1 

  1991年8月6日,东航第一条远程国际航线上海一洛杉矶航线正式开航。
  60年奋斗史成长为市场佼佼者
  上海作为我国的空中门户,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民航市场孕育和队伍建设的摇篮。1957年,民航上海管理处飞行中队在上海起步,开辟航线连接了上海、北京、广州,其后不断将航线布点延伸到全国各地。
  在满足国内航空运输需求的同时,走向国际市场也是中国航空公司的重要使命。1979年9月,东航开通了日本航线,第一次飞出国门,其走向国际化的大门就此打开。1991年5月,东航开通美国航线;1992年6月,东航开通欧洲航线;2011年,东航加入全球三大航空联盟之一的天合联盟。2013年以来,东航主动承接国家战略,新开通“一带一路”沿线国际航点21个、国际航线157条。2016年6月,东航更是历史性的在8天之内连续开通上海至圣彼得堡、布拉格、马德里、阿姆斯特丹四条欧洲航线。
  经过60年的历练,东航已经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航空公司,航线网络覆盖全国80%的城市,通达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的1062个目的地,成为全球航空市场排名第七的“重量级选手”。
  如今,东航已经构建了以上海为核心枢纽,实现了以上海、西安、昆明、北京为区域枢纽、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布局。的等国内枢纽城市的市场布局,近年来,东航正大力实施推进“太平洋计划”和“欧洲盈利计划”,强化国际航线上的经营能力,提升中国民航在国际航空业的影响力。2015年,东航首次实现了北美航线开航23年来的首次盈利。面对新形势,东航更是将国际化东航和互联网化东航确立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战略。
  2016年4月28日,东航在上海分别与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签署了新一代远程客机购置协议,引进15架波音787-9飞机和20架空客A350-900飞机,全球两大航空制造巨头的新一代机型同时加盟东航机队,展现了其拓展国际航空市场的决心。
  此前,东航还与美国达美航空在上海缔结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并签署《关于达美航空战略入股东航认股协议确认书》和《市场协议》。这两家均排名全球前十的航空公司相约联手投入资源,在中美航线市场深度合作,将为其深耕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图2 

  2011年2月28日,利比亚返程旅客听到“踏进东航的客舱,您就已经回家了!”的客舱广播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60年奉献史搭建空中生命线
  面向市场,航空公司需要用服务吸引旅客,用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用市场占有率提升话语权,经济账本不能不细,不能不精。然而,面对国人,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不管遇到怎样的危难,航空公司更要不计成本、全力以赴架起空中救援桥梁。
  从1960年山东水灾和广东火灾,到1991年和1998年华东抗洪救灾,再到2008年汶川地震,当陆路交通被飞落的砂石阻隔,田园变成一片汪洋时,民航运输就成为救灾急行军。东航总是第一时间派出直升机和大型客机飞赴灾区一线,给受灾群众送去救援人员和急需物资。
  相信不少人至今依然记得,2015年4月27日深夜,无数网友反复刷新微博、追看航迹图、关注东航赴尼泊尔地震灾区航班的那一幕。
  那个春天,尼泊尔遭遇强烈破坏性地震,滞留当地的中国游客迫切盼望早日回国。然而,强震之后,尼泊尔唯一的机场——加德满都国际机场极度忙乱,航班运行困难重重。东航航班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夜空盘旋了近8个小时才飞完平时3个小时的航程,终于将震区同胞接回祖国。
  利比亚撤侨、日本地震、埃博拉病毒肆虐……凡是需要空中救援的地方,看到中国民航的飞机,就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仅2006年至今,东航共执行紧急运输任务2300余架次。
  东航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2003年以来,定点扶贫云南双江、沧源的各类资源投入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从2010年开始,以“爱在东航”大型公益活动为载体,汇聚九万元员工的爱心,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至今,“爱在东航”共组织各类活动项目超过6400个,参与员工超过30万人次,关爱人数超过32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近百万小时。


图3

  西雅图上空的最新型东航777-300ER
  60年创新史争当改革先行者
  作为国有企业,航空公司不仅要完成经营指标、履行社会责任,还肩负着改革、创新的重任。近年来,东航跳出航空做航空,业务不断拓展,成为业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信息化、国际化给传统的航空公司发展带来了冲击也创造了机遇,唯有突破传统航空服务思维,既立足主业又善于融合信息、金融服务的综合服务商理念,才能成为基业长青的航空公司。
  变革谋发展、创新破难题。面对移动互联和消费升级,东航主动转型,在行业内率先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经过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东航形成了以航空客运、航空物流、航空地产、航空金融、航空食品、文化传媒、通用航空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航空服务集成体系。
  客运方面,东航沿着“跨界集成化、电商化、平台化”的方向,从服务、客户、产品、渠道等方面着手,推动公司从传统航空运输承运人向现代航空服务集成商转型。
  比如业务模式转型,将传统位移服务向价值链两端拓展和延伸,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形成一体化的打包服务产品,获取价值增长;基于深度挖掘客户资源的转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旅客需求,更准确的做好服务产品开发和营销。又如产品和盈利模式的转型,依托电商公司,探索建立“互联网+航空”、“机票+旅游”等新商业模式,提供吃住行娱游购全流程集成服务。
  货运方面也在进行商业模式转型的探索,组建成立了物流公司,向现代物流集成商转型,主动适应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趋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自创“快电贸”模式,“东航产地直达”电商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聚焦“快专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牵头组建了上海市第一个跨境电商协会,上海市唯一的“9610”跨境电商特殊监管区顺利开通。
  此外,东航将下属的中联航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实施了内部市场化机制改革,将保障型资产向经营型资产转型,不断激发出企业与员工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未来的东航将打造成以航空运输业为核心,适度多元、协同发展的航空产业生态圈,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布局,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东航的改革创新积极应对了市场变化,成为民航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探索,为提升民航服务、推动国际贸易注入新活力。
 

 

友情链接: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民航资源网 中国联航 东方万里行

© Copyright201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 沪ICP备10009470号